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 
登录会员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注册 登录/短信登录/短信 帮助帮助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潮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灵性诗话:诗.德性.诗歌标准、人性写作兼论诗与非诗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正文
青周



加入时间: 2007/08/13
文章: 42

文章时间: 2007-8-13 周一, 上午11:45    标题: 灵性诗话:诗.德性.诗歌标准、人性写作兼论诗与非诗 引用回复

灵性诗话:诗.德性.诗歌标准、人性写作兼论诗与非诗

灵性表现于诗歌人是德性——即写诗的悟性、感性、感觉、才情、文思、才华和人性的优点等等,它是诗歌人与人、事.物、世界、时代天然沟通和文律畅通的必备条件。

诗文本的好坏取决于其中“诗”的含金量,而它则取决于诗歌人的德性。

德性的多寡、高低以及诗歌人能否把它顺畅地转变为写诗的才情与认知,决定了诗歌文本的质量和能否被更多读者阅读、吸收、乃至流传久远的内在原因。

文本能否流传乃因其有足够的词语空间载“道”——即诗歌人德性所转变成的才情与对世界的认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文精神,而其德性在勤奋、孤独、寂寞、彷徨、艰辛转变过程中的孤苦的心灵陶冶谓之文化的成因。

写诗态度端正、对文字负责的诗歌人积德 守德;写诗态度不端正、任意游戏文字不负责的诗歌人缺德 损德,前者虽慢,但韬光养晦、厚积薄发,以至才思泉涌不断,大多是创造者;后者虽快,但多属于散失才情和灵性,以至于迷乱自性、或自欺欺人。

与德性相对的是人性的劣性或弱点,对于诗歌文本多表现为观念、知识、积习、狭隘的词语的堆砌而不见诗语本有的天真、空间与清越,是对人、事、物、世界“质地松散而灰暗的认知”,所给予读者的多半是茫然、迷惑、郁闷、绝望是看起来挺美的“封闭、压埋、熄灭”。这样的诗歌人心理是世俗乃至变态、阴暗的;如果不转变创作的方法很容易在未来迷失于一个诗人本该具有的对生活基本认知能力而走想狭隘、极端、创作尴尬的境地。

人,德性与劣性,或曰优点与缺点处于均衡状态的时候,诗语发育方可以算作正常——文本的艺术生命也是在正负中诞生的,德性、人性的优点完全,完整地转化为文本创造的为诗人、大师;劣性,人性的缺点完整地转化为文本的为名利之徒,恶俗者。

写诗,即陶铸性情、提高生命质量的个人修为,在道德低下的世俗社会平衡好自身才情的均衡发育,以至于在未来出类拔萃。

优秀的文字和诗学所给予诗歌人的是使其德性、灵性转变为写作才情的敞开、澄明、照亮的第一推动与升华;低劣的文字和诗学给予诗歌人的是使其德性、灵性转化为世俗欲望的与人、事、物、世界认知天然沟通的封闭 压埋 熄灭。

诗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诗歌人一生的努力能否把自身的才情完整地开挖出来,并无一丝损耗,这是诗人区别于写诗人、诗歌爱好者、诗歌活动家、诗歌经营者、诗歌人的标准与分界。

写诗心态端正的诗歌人,当他们在人生的中途放弃创作的时候,其用于写诗而积累的德性便可以转变为其未来的生活、人生福德,然而,不论对其诗歌多么情有独钟,再写出优秀的东西想必是比较难了。

灵感之于诗歌人写诗的感觉是生命之光带来的,其于身体上的创作表现谓之感觉、感性、快感、冲动、、、世界之光作用于人身体的部分——时光,或也可曰时代。时间为宇、天地为宙,古人称之为宇宙。对它最终的认识是为诗认知的根本。

“诗歌”与“诗”有所不同,没有情感或者情感稀薄也可以成“诗”。“诗歌”则多少需要情感显露出来,情感于文本中所占比例多寡是“诗歌”区别于“诗”的主要因素之一,或者可以说“诗歌”的生成是诗中情感的流变造成的。

严格的说,文字不需要传达出来某种情感的有两种,一种是纯诗:它是对人、事、物、乃至世界一种“质地坚实而透明的认知”,这种文字往往不需要情感,它给予读者的是打开、发现、启迪、是光、是“啊呀”的灵感、感觉、快感、冲动、是“敞开、澄明、照亮”;另外一种没有情感的是“非诗”:它是对人、事、物、世界 “质地松散而灰暗的认知”,它给予读者的多半是茫然、迷惑、郁闷。

诗歌创作动因的情来自于心灵感动的时候,诗的成分是最多的,当它们逐渐坚实了以后,就会丰富与照亮了起来。如果情感来之于欲望、经验,非诗的成分是最多的,当它逐渐松散成一团一团一团之后,就会暗淡和熄灭了。 “口水诗”“失语诗”的引起在于创作动因极端的来自欲望,与无休止文字游戏中情中找欲、在欲中找情,结果是丢失了自我个性的心灵——这一情欲背后的巨大冰山和创造来源。

这里提到的诗歌的情不一定是指“人之常情”,它是灵感之光散发出来后“一种稀薄的气体”"或"气质",在作者自由把握下以文字使之成型,便是诗歌。它们薄光异彩,所以读者感觉愉悦、感觉舒爽、感觉智慧飘香、感觉精神升华愉悦向上。

诗歌修辞、字数的多少、行的排列等内在结构,都是由“情的形状”来决定的,作者的修改也只是在把握、明辨、构勒它们的“型”,“思”之于诗只是在寻找表达方式,不能产生“情的型”,这种关系使许多诗人误入了歧途。

没有情感一定不叫诗歌,这是肯定的了。那么,它们是“诗”还是“非诗”也一目了然。诗坛有些许用“非诗”的模糊与无奈冒充了“诗”的深奥、和用欲望代替了情感。模糊了诗歌爱好者、乃至诗评家鉴别诗歌的眼睛。

感觉、感性、快感、冲动均是灵感于不同创作个体、各个创作阶段和层面中的身体反映,它直接给诗歌人带来的是对人、事、物、世界简单、纯粹、新鲜、个性、清晰、完整、美善(诗性的)的认知,这是“灵感之电”通过心灵传导至肌体的“神经树”,即腹、脊椎、大脑的语言处理区、、而形成诗歌文本,灵感之光弱多传导至低级神经树,下半身,表现为文本创作的无主体、主题意识,和语言的模糊、口水泛滥、无制控力,灵感之光强多表现为大脑全新的带有理性、智性的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文本创作语言之敞开、澄明、照亮。诗歌写作在人类文明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

“诗性的认知”与“常人的知道”区别在于前者来源于心灵与世界本真的天然沟通、曰灵感,后者来源于肉体与社会经验、知识的人为总结、、曰感觉,因此,前者多具有创新力,其表现于与时俱进的艺术创作、科学发明较多;后着多具有阻碍力,其表现为狭隘个人经验的思维意识的故步自封。

一个优秀的诗人,不但需具备一定的学识、和人生的阅历,语言技巧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灵感”之作用于自身心灵的渐进培育和之于身体感官的持守,因此,《文心雕龙》有曰:诗者,持也,持人性情。

诗歌人由模仿、感觉、练字的写作转变为文学、诗歌艺术的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为创造不止的诗人需要有两个必备的条件,一个是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创作道路;一个是志向高远,前者属于诗学、后者属于自身才情。

上乘的诗人写诗,多表现为陶冶性情、游于艺,其声在清越与沉雄的创造的灵感层面;中等的诗人写诗多表现为触及人类经验、知识、文化,其声在激情与唯美的感性的创作层面;下等的诗人写诗多表现为囿于个性情感,其声在兴观群怨的个人写作层面、、、、

然才有庸俊、习有雅正、学有深浅、气有刚柔,诗歌人能从模仿到把自己个性完整地写出来,便就是诗人了。其覆盖读者的范围和文本能否流传取决于写作最终抵达的境界和其于境界状态中的语言技巧的持守,即从心所欲的自由驾御语言的创造状态。

诗性的语言,灵感之电,即生命之光,是与一定范围内声光良性的时空共振,上士用以陶铸心灵;中士用以实现“理想”;下士用以追名逐利。

当诗歌人由写诗产生的思想的火花连接成灵感天空的时候,其想象力,便就是人类未来文明的创造力。


山里弟 2005年6月09日10:20:46 〖大路诗歌〗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发表新主题   回复主题    时代诗歌网首页 » 当代诗潮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版权所有 © 时代诗歌网络公司 《时代诗刊》编辑部 《网络诗人》编辑部 Copyright © The Poetry Times, Inc. (English)
     名誉站长:诗阳   友情链接   诗刊首页